核电行业迎来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
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,核电作为基荷电源的稳定性优势愈发凸显。我国明确提出“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”的战略方向,2025年预计核电装机容量将突破7000万千瓦。中国核电作为行业龙头,手握田湾、徐大堡等在建项目资源,未来三年规划新增装机超1000万千瓦。叠加2024年核电上网电价同比提升0.004元/kwh至0.367元/kwh的价格韧性,行业正步入量价齐升的新周期。
财务基本面:稳健增长背后的韧性显现
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,公司实现营收772.72亿元,同比增长3.09%;归母净利润87.77亿元,虽同比下滑17.38%,但四季度亏损主要源于4.99亿元资产减值和税收口径调整等非经常性因素。值得关注的是,核电业务毛利率仍保持在41.5%的高位,显著高于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板块。2025年一季度随着三门核电3号机组等新产能投运,发电量有望实现结构性回升,叠加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100万千瓦的协同效应,业绩修复动能充足。
股东结构变化折射市场分歧
最新股东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末,股东户数较半年前激增11.63%至35.98万户,户均持股市值从65.69万元降至52.65万元,持股分散化趋势明显。这一方面反映散户投资者对核电赛道的参与度提升,另一方面也表明机构资金在股价阶段性回调6.38%过程中存在调仓动作。但从历史数据看,股东户数增加往往伴随股价筑底,2024年6月股东户数达28.8万户时,股价随后三个月反弹超15%,当前筹码分布或孕育新一轮机会。
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:从ETF持仓看资金动向
尽管5月8日电力ETF(561560)重仓股中国核电盘中下跌0.21%,但拉长时间线观察,近一月电力指数ETF(562350)回报率达4.10%,显示资金对电力板块配置意愿增强。作为ETF核心成分股,中国核电的波动更多反映短期市场情绪,而非基本面变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目前动态市盈率约22倍,低于近五年平均值,估值性价比逐渐显现。
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
核心风险:1)新建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;2)核燃料成本波动影响毛利率;3)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电价不确定性。 操作策略:建议采用“核心仓位+网格交易”模式,在9-10元区间建立底仓,利用季度财报窗口期捕捉波段机会。长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漳州核电、辽宁徐大堡等第三代机组投产进度,这些项目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,将成业绩增长新引擎。